6月中旬,位于新开户即送39元体验金皖西北综合试验站试验示范基地的藜麦开始收获,这是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院士领衔的“超级谷物”藜麦团队首次在皖西北地区试种成功,标志着皖西北地区藜麦种植向着产业化迈进了一步。
该项目是皖西北地区乃至安徽省首个平原地区藜麦种植与产业化发展项目。2月19日,皖西北综合试验站与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线上签署协议,合作开展皖西北地区藜麦种植与产业化发展项目,目的就是建设省内领先的藜麦育种研发平台和种质资源库,开展藜麦育种及高产示范种植研究,联合打造省级藜麦优质育种研发基地、规模化种植基地和食品深加工基地。
从收获现场看到,大片的藜麦有一米多高,远看叶子有些像灰灰菜,穗子有些像高粱,藜麦虽然叫做麦,其实与灰灰菜、菠菜等同属藜科。藜麦原产自南美洲,主要生长在海拔2000米地区,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植物界全蛋白谷物,唯一的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类基本营养需求的植物,由于其高昂价格和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极为苛刻,被誉为“超级谷物”和“印加黄金”。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全营养食品。
这次在皖西北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主要试种了5个藜麦新品种,试验种植面积10亩,于2月25日播种,引种成活率高达90%以上,经测产其中高产品种亩产量达500斤以上,且藜麦抗逆性强,管理成本低,按照现在市场价格10-20元一斤来算,种植一亩高产品种藜麦的经济效益就是五千到一万元左右,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推广藜麦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实现耐逆作物高产化,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改善营养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皖西北综合试验站将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推进皖西北地区藜麦高产优质育种和规模化种植、食品深加工和农机研发及市场销售,为临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图一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院士在皖西北综合试验站藜麦种植基地指导

图二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增权在皖西北综合试验站藜麦种植基地视察

图三 临泉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永勤在皖西北综合试验站藜麦种植基地察看藜麦长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