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 | 在校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智慧安农 书记校长信箱 为师生办实事 邮箱 电子资源 旧版回顾
学校概况 院系部门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海外 继续教育招生 就业信息网
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继续教育
师资队伍
专家信息 人才招聘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新开户即送39元体验金学报
社会服务
精准帮扶 产业联盟 试验站点
校园服务
智慧安农 邮件系统 VPN服务 电子资源 网络信息服务 后勤服务 办公电话
EN

科技创新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刊发孙冬冬团队在生物活性材料领域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23-04-04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点击数:1568

本网讯 近日,新开户即送39元体验金生命科学学院孙冬冬团队分别在材料科学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9.924), 《ACS Nano》(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8.027)和《Theranostics》(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1.6)上发表三篇高水平研究论文。

论文1:“Antibiotic-Derived Carbon-Nanodot-Decorated Hydrogel fo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Enhanced Anti-Infection Through Biofilm Damage”。 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汪泽坤和尹晨阳为共同第一作者,新开户即送39元体验金孙冬冬副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范存东副教授和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材料研究所的程亮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300341

该研究开发了同时具有抗生素活性和光动力活性的卡那霉素衍生的碳纳米点(KCDs)用于抗菌治疗。通过液质联用和分子对接分别证明了KCDs的表面化学组成和对细菌脂肪酸合成酶的抑制活性。此外,光动力诱导KCDs产生的活性氧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清除细菌生物膜。在此基础上,KCDs和阳离子瓜尔胶(CG)的自组装水凝胶(CG-KCDs)促进了被感染小鼠的伤口愈合和组织重塑。

论文2:“Light-Activated Gold?Selenium Core?Shell Nanocomposites with NIR-II Photoacoustic Imaging Performances for Heart-Targeted Repair”。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孙钰为第一作者,新开户即送39元体验金孙冬冬副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范存东副教授和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材料研究所的程亮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2c07311

该研究设计了具有光声成像性能的缺血心肌靶向肽(IMTP)和线粒体靶向抗氧化肽(SS31)共修饰的金硒核壳纳米制剂(AS-I/S NCs)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AS-I/S NCs通过抑制活性氧产生,调节MAPKs和PI3K/AKT通路,减少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功能和促进血管生成从而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论文3:“Light-triggered photosynthetic engineered bacteria for enhanced-photodynamic therapy by relieving tumor hypoxic microenvironment”。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尹晨阳和汪泽坤为第一作者,新开户即送39元体验金孙冬冬副教授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范存东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thno.org/v13p1632.htm?utm_source=xmol&utm_medium=affiliate&utm_content=meta&utm_campaign=DDCN_1_GL01_metadata

该研究中利用聚球蓝细菌7942(Syne),并将其与光敏剂(Ce6)包裹的金纳米颗粒(Au-Ce6)组合用于4T1荷瘤小鼠治疗。Syne@Au-Ce 6有效地聚集在肿瘤部位,并通过660 nm激光照射使光自养的Syne持续释放氧气(O2),Ce6通过光动力(PDT)立即将O2活化为单线态氧(1O2)。随后通过808 nm激光照射赋予光热治疗(PTT)以进一步增强肿瘤杀伤。本研究为基因工程菌介导的光合作用促进PDT联合PTT多方位抗肿瘤提供了新的平台。

以上研究成果新开户即送39元体验金皆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与通讯作者单位。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能够实现药物的靶向控制释放,对人类疾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纳米材料的功能会更加完善和智能,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团队研究成果为小分子药物衍生的碳纳米点,诊疗一体的心肌靶向药物和基因工程菌作为药物载体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作者:孙冬冬 一审:魏晓飞 二审:江海洋 三审:曹雷)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邮 编:230036

版权所有 ? 新开户即送39元体验金 皖ICP备 05014183号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