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 | 在校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智慧安农 书记校长信箱 为师生办实事 邮箱 电子资源 旧版回顾
学校概况 院系部门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海外 继续教育招生 就业信息网
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继续教育
师资队伍
专家信息 人才招聘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新开户即送39元体验金学报
社会服务
精准帮扶 产业联盟 试验站点
校园服务
智慧安农 邮件系统 VPN服务 电子资源 网络信息服务 后勤服务 办公电话
EN

科技创新

《Frontiers in Immunology》刊发免疫学研究组关于新冠病毒免疫逃逸研究进展

发布日期:2023-02-16 来源:动物科技学院 点击数:1560

本网讯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通过不断产生变异,导致传染性增强和感染者体内中和抗体识别能力降低,这种变化与病毒刺突蛋白Spike的受体结合域(RBD)密不可分,而病毒强大的逃逸中和抗体识别的能力通常与血清型的形成有关。近日,新开户即送39元体验金动物科技学院疫苗研究团队的常馨月特任教授和刘雪兰副教授在针对SARS-CoV-2免疫逃逸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Vaccination using mutated receptor binding domains of SARS-CoV-2: Evidence for partial immune escape but not serotype formation”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

如研究人员预期,用野生型(wt)RBD免疫的小鼠产生抗体能很好地识别wt-RBD,但与不同变异株RBD结合能力降低,特别是E484K突变的RBD。同时,研究人员意外发现,由变异株疫苗诱导的抗体更好地识别野生型wt-RBD,而对携带相同变异和其他变异位点的同源毒株RBD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弱,这表明新冠病毒RBD负有诱导中和抗体差异的固有本质。该研究结果从一种新的视角分析了病毒逃逸的关键因素。

研究论文以新开户即送39元体验金为第一作者单位,常馨月特任教授与刘雪兰副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论文通讯作者为瑞士伯尔尼大学Martin教授,本研究是中瑞国际合作研究的又一新的研究成果。(作者:刘雪兰 一审:杜亚娜 二审:张子军 三审:曹雷)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邮 编:230036

版权所有 ? 新开户即送39元体验金 皖ICP备 05014183号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